规划年会 对话沈阳一:全生命周期的城市更新地方实践创新
浏览次数: 发布时间:2025-09-06 11:01:14

  202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于8月29-31日在沈阳成功召开。作为本届年会聚焦“地方实践”的重要场次,由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、辽宁省城乡规划学会、中规院(北京)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学术对话——“全生命周期的城市更新地方实践创新”于8月29日下午顺利举行。

  随着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宣告中国城市发展进入“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”的全新阶段,“城市更新”也成为202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的热度线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聚焦“地方实践”的重要场次,由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、辽宁省城乡规划学会、中规院(北京)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学术对话——“全生命周期的城市更新地方实践创新”成功召开。会场汇聚了金融机构、政府部门、高校专家、规划设计院、策划运营机构以及企业家等多方代表,座无虚席、精彩纷呈,围绕城市更新的可持续路径与地方创新实践,展开深度研讨与跨界碰撞。

  论坛由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建军主持。他在开场中指出,当前城市更新必须告别“重建设、轻运营”的传统模式,

  。沈阳作为东北地区城市转型的典型代表,正积极探索以制度创新和技术赋能双轮驱动,走出一条具有北方特色的有机更新之路。

  范嗣斌分享的苏州十全街更新实践引来全场关注。他在《苏州历史城区城市更新实践探索》的报告中特别提到“政府负责公共领域,立面和店招鼓励商户自主更新”,避免“千街一面”。他强调:“更新不是涂脂抹粉,而是

  徐天在《运营赋能城市更新的经验分享》中提出,运营是决定城市更新项目能否持续焕活的关键,

  。他以北京萧太后河文旅项目、阳光亲子水世界改造为例,强调以人为锚点,通过主题化改造塑造空间特色、精准招商匹配目标客群、流量运营提升空间热度、社群培育增强用户粘性,推动老旧空间实现资产增值与社区共生。

  刘岩在《资管运营对城市更新实施的影响》报告中,直面资金压力与长效运营难题。他分享了景德镇陶溪川等项目背后的综合思考过程,从资产管理视角切入,指出规划与运营在底层逻辑上的根本性差异;同时也提出,

  (现金流型、资产型、公益型),按照资管逻辑,将城市更新的实施项目分为“精改善”的管标的物和“微更新”的民生责任感。他以苏州子城、佛山美陶湾等项目的资管思考为例,进一步强调“资产价值甄别”是更新可持续的关键,产权整合和经济可持续是更新的生死线。

  李晓宇分享了《“四态合一”价值导向下沈阳方城全过程微更新规划设计实践》,

  ,通过针灸式更新、街巷复兴、数字孪生技术应用,推动方城从“空间改造”走向“社会治理”。坦言地方城市更新实践面临资金平衡难、政策瓶颈等挑战,呼吁倡导不仅要“盘资产、引资本、组联盟”,还要推动规划院自身“深转型”——从工程设计思维转变为“策划-设计-实施-运营”全生命周期服务。

  圆桌讨论环节气氛热烈、真知灼见频出,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从多元视角提出观点和建议,推动政策、金融、学术与地方实践深度融合。

  刘志虹基于对全省规划实践的深入观察,系统阐述了对城市更新的思考。他提出,面对行业困境,规划设计单位必须打破传统业务边界,

  。他特别强调,城乡规划师应基于对城市发展规律和土地价值的深刻理解,进一步扮演“牵头人”的角色。同时,他呼吁规划师个体要加强学习,弥补在投融资、项目运营等方面的知识短板,以更好地胜任新时代的更新工作。

  易晓峰指出,理解可持续城市更新应将其置于更广阔的时代背景。他提出中国的城市更新应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试验场,以实现中国城市的文明迭代。因此,

  ,敢于对既有的城市发展模式进行“创造性破坏”,为城市带来新动力、新空间、新人群等三个关键维度的新增量。

  毛立红指出,城市更新必须坚持“运营前置”理念,正如《沈阳市城市更新专项总体规划》中给出的“六步走”路径,要在项目启动前就把实施方案、资金测算、运营模式等核心问题全部研究透彻,再反向推导空间改造和实施程序。同时,存量时代的更新工作迫切需要我们打破传统路径依赖,

  王文菲提出,通过系统化、市场化的方式盘活“停缓建”项目,不仅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实践,也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“沈阳模式”。她强调,

  ,最终实现有效防范风险、存量资源转化为经济增量、提升城市品质、优化营商环境的多重目标。沈阳这一实践既得到了政策层面的认可肯定,也为更大范围的城市更新提供了实证经验。

  蔡军教授开篇用一个比喻分析“作为整体的人民”与“作为整体的城市”之间的关系:“人民是城市的灵魂,城市是人民的躯体” ,从哲学思辨和行业本质出发,提出了极具启发的观点。他认为,城市更新的根本目的,不是单纯改造物质空间(躯体),而是通过物质空间的改造,去服务、激发和滋养人的活动与情感(灵魂),活动与情感的提升又成为空间改善的深彻动力。因此,

  高雁鹏教授指出,城市更新是复杂、长期的工作,也为规划行业和价值回归提供了巨大的“蓝海”。东北大学积极开展跨学科研究,推动城市更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,如土地资源管理、人文地理等学科围绕城市更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开展深入研究。他阐述,东北地区基于工业遗产富集、寒地气候制约、存量空间复杂等地方性诉求,

  ,通过持续的理念、技术与机制创新,一定能走出一条可持续的更新之路,实现真正的“人民城市”愿景。

  黄鹤教授作为沈阳城市更新专项总体规划的项目主创者之一,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出发,强调

  ,与城市治理方式的优化紧密交织。光有精美的空间设计远远不够,成功的更新必须构建起“政府—市场—社会”三方有效协同、良性互动的治理生态。

  本次研讨会以“全生命周期”和“地方实践创新”为关键词,不仅呈现了北京、苏州、沈阳、佛山、景德镇等地的多元更新路径,更在理念层面达成共识:

  。未来应进一步推动政策创新、强化金融赋能、鼓励社区参与,使更新真正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引擎。正如张建军在总结中所言:“更新不是终点,而是城市新陈代谢的永续过程。”本次论坛不仅是一次学术交流,更是一次地方实践的集中展示与思想碰撞。正如清华大学

  教授所言:“城市更新的本质是从‘空间改造’走向‘社会治理’。”沈阳以“全生命周期”为引领,正探索走出一条具有北方老工业基地特色的更新之路。作为全国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和部省共建城市更新先导区核心城市,未来沈阳将继续深化政策创新、强化金融赋能、推动社区参与,使城市更新真正成为驱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引擎,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“沈阳实践”。

  把年会手册装进手机里,会议日程、调研路线、最新资讯......随时都能查看!

  想知道202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都发生了什么?有哪些精彩报告?报告内容具体是什么?年会专题地址:

  与此同时,欢迎关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微信公众号、学习强国号、澎湃政务号、抖音、视频号、新浪微博账号~

  其他年会相关信息,我们将及时通知!童鞋们、盆友们如果有什么问题,可以在文末留言交流哦。

服务热线
020-66666666